快捷搜索:  as

机构贩卖焦虑 志愿填报听谁的?

昨日,本市高考志愿填报正式开启,家长间流传着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让填报历程更加紧张而谨慎。“张雪峰直播间售卖高考志愿填报套餐,3小时就入账2亿元”的话题在网上引发热议。咨询机构数据显示,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为9.5亿元,预计2027年将增至12.2亿元。

高考填报市场为何如此火爆?北京青年报记者深入调查发现,火爆的背后是商家利用信息差贩卖焦虑,也折射出考生对自身发展规划的迷茫,部分学校、家长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上也存在缺位。专家建议,考生填报志愿要自己做主,不能一味听从辅导机构的意见,学校也应将职业生涯规划课前置至整个高中阶段。

志愿填报服务五花八门价位从百元到万元不等

“高考填个好志愿,人生篇章新起点”“考得好不如报得好”……打开某购物平台,北青报记者输入“高考志愿填报”字样进行查询,五花八门的志愿填报服务广告扑面而来。在短视频平台上同样如此,“高考志愿填报”的搜索会导出各类咨询辅导课程。

北青报记者发现,目前市面上高考志愿服务产品主要分为AI智能技术服务以及传统咨询师服务,价位在百元至万元不等。其中,“志愿卡”以智能AI技术帮助普通考生选择志愿,价格一般在100元至300元左右。主打艺考生高考志愿填报的“艺愿星”产品,售价比“志愿卡”价格略高,普遍在400元左右。两者以模拟志愿填报方式,根据使用者的分数、学科强弱等信息进行大数据匹配。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某购物平台上,各种类型的“志愿卡”销量均破千。

传统咨询师服务价格则普遍较高,在千元至上万元不等。某视频平台上,一家标注“大数据填报训练营课”的填报课程售价1280元,共包括10课时。该课程客服介绍,训练营课程主要包括答疑、课程、高级数据分析等内容,其中课程主要讲解报考方法、专业等,高级数据分析则是辅助报考功能,包括“震荡法、估分法”等,答疑仅针对两个不同学校的相同专业给出推荐建议。至于各学校的师资、地理位置对比等信息,还需要在另一款软件内给出推荐。当北青报记者询问是什么软件时,这位客服表示购买后才能使用。此外,该课程董姓主讲老师并非答疑老师,需要主讲老师一对一答疑的,要加微信沟通购买更高价的一对一志愿填报服务。北青报记者还注意到,定价2888元、3999元套餐的线上“一对一”志愿填报指导机构不在少数。优志愿、掌上高、智愿帮等高考志愿填报App也备受热捧,这些App不仅具备AI智能技术服务,还有老师在线答疑。

这些志愿填报服务吸引了部分家长真金白银的投入,“升学政策每年都有变化,自己工作也比较忙,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帮孩子一个院校一个院校去选,但我们也担心孩子分数浪费,怕给孩子的职业规划不好,所以打算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高考前五个月,考生家长王女士在参加一次公益讲座后,就购买了价值29800元的志愿咨询服务。“这个咨询机构在出分后,会排出多个志愿让孩子选择,我们担心孩子自己的选择出现偏差,其实就是买个安心。”而陈女士比王女士更焦虑,她的儿子今年9月份才上高二,就已经开始物色高考志愿填报机构了,“专业机构早些介入能够尽早了解孩子,在选科以及长期规划上更有针对性,我们也更放心一些。”

宣传失败案例制造焦虑用保证录取率吸引家长

如何吸引家长和考生“入坑”?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无论是在某购物平台还是某短视频平台上,都有部分高考志愿填报机构在广告中特意写出“高考志愿填写失败案例”作为制造焦虑的噱头,吸引考生和家长的关注。一家机构就明确将“高考志愿填写失败案例”写在广告中进行介绍,其中一个案例的标题就是“同分不同命,不同专业决定不同的职业”,案例中提到,张某和李某高考分都是570分,二人同时考入石家庄铁道学院,张某选择物流管理专业,李某选择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毕业之后,两人的命运截然不同,张某进入铁道部门做调度工作,前途无量。而李某只能进入一家普通工厂做工人,执行三班倒的工作制度。

另一个例子则标明“广东考生高考632分,985大学的成绩却被三本学校录取”。该案例中提到,李某本来打算报考电子科技大学,结果却被一所名字里包含电子科技大学字样的校企合作三本院校录取,原因是这俩学校地址都在成都,填报志愿时只注意到了电子科技大学的元素,“名字只差四个字,天壤之别”。

在展示失败案例制造焦虑的同时,机构也深谙缓解家长焦虑的方法,那就是“到他们机构来咨询,并保证100%录取率,给家长一个安心”。北青报记者浏览各机构的宣传广告时发现,不少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机构还打出“不录取就退款”的广告。一家高考志愿填报机构客服介绍,该机构的咨询老师都是培训多年的“老手”,在他们的帮助下保证考生不会滑档,“不用担心经验问题,你跟老师聊两句就能感受到。要是觉得老师水平不行,也可以联系我再给你换一个。”当北青报记者质疑机构会不会为了保证不滑档而给孩子选择分数较低的院校时,这位客服信誓旦旦地表示,“不可能,机构不会拿孩子的未来开玩笑,这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线上下单后“建群”解答线下咨询需提前一个月报名

北青报记者又以考生家长的身份在某购物平台上咨询了一家高考志愿填报机构。该机构的线上“一对一”志愿填报咨询的售价为3999元,客服向北青报记者介绍,下单后会专门“建群”,请机构内专业老师来进行一对一解答,“咱这边的老师全国各地都有,然后我会安排负责北京这边的老师给您对接。”当北青报记者希望线下咨询时,客服则果断拒绝,明确表示“来不及了”。客服给出的解释是,线下咨询人数较多,可能要等几个小时才能够排到,也比较影响体验。“况且填报质量都是一样的。线下这个价格至少就要翻倍了。其实您去线下,也不可能几天都在机构随时随地沟通,所以还是线上建群咨询最方便。”

当问及何时报名才能获得线下咨询的机会,这位客服给出的答案则是要提前一个月预约。随后该客服提醒北青报记者,线上名额已经不多了,快约满了。大约10分钟后,该客服人员表示,咨询名额已满,“只能看晚点有没有老师接待”。

专家观点

志愿填报过程考生要自己做主

“志愿填报辅导的市场之所以火爆,源于一部分考生确实从中获益,选到了自己合适的院校和专业。但是,目前志愿填报服务市场鱼龙混杂,不排除一些劣质的机构充斥其间,不仅无法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服务,甚至可能产生负面作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北青报记者,志愿填报过程中,两个方面的信息要非常清晰。一是考生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和潜能所在。二要了解所填报的院校和专业,“现在都是考分出来后再填报,而且每个考生能填报的院校范围是有限的,考生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去了解更为全面、真实的信息。”

储朝晖也提醒,在志愿填报过程中,考生一定要自己做主,不能简单听从某些辅导机构的意见,所有的咨询都只能作为参考,最后应该由考生自己做决定。

高校的招生老师也表示,填报志愿时,考生应先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缩小专业范围,之后再缩小地域范围。在专业和地域确定后,考生应从官方渠道广泛获取信息,为最终的决策提供参考。

重点

“信息差”让家长买单期盼官方平台更便捷

教育部针对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高价”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谨慎对待市面上的各类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切勿轻信“高价”指导咨询,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志愿填报风险。但高考志愿填报市场却依然火爆,其原因还在于考生升学就业存在“信息差”。一位高校招生老师告诉北青报记者,高校公布的信息和填报机构宣扬的信息间存在差异,很多机构为了出售自己的服务,会刻意制造信息差,让家长产生填报焦虑、就业焦虑,从而愿意高价购买填报服务。“比如机构会刻意夸大或者贬低某类专业就业率等,但这些数据并不全面,却会对家长和考生造成焦虑。”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教育部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建立“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免费向考生提供院校查询、专业查询、志愿参考、心理测评等内容。这对减少信息差起到一定作用,但有考生反映“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的志愿参考项目用起来不太方便,操作流程比较多,需实名登录后还要完成“学信网”的认证。同时,在服务对象上适用于报考本科层次普通类常规批次的考生,不适用于专科、提前批、艺术类、体育类等特殊类型招生。系统中明确,提前批、艺术类、体育类专业等其他特殊类型招生以及高职院校(专科)招生的数据信息,因各省(区、市)计分办法、录取模式存在差异,考生需要参考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提供的信息服务或向有关高校咨询。

家住通州的高考生家长杨女士表示,孩子的高考成绩低于预期,需要综合考量本科和专科院校,所以自己使用“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时感觉信息不够完整。杨女士坦言,这样的平台更值得信赖,且不会再为高额的咨询费用而烦恼,“非常希望这个免费的平台能更加便捷智能”。

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存短板业内人士建议培训更系统

不少家长表示,学生在初高中的学习中缺乏对高校、专业以及志愿填报等方面知识的了解,而部分学校也缺少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志愿填报方面知识的系统培训。

“我们也不懂怎么帮孩子选择专业,”杨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孩子考了470多分,分数比本科线高一些,但好一点的本科高校似乎也上不了,到底如何选择才能为孩子找到志愿填报“最优解”,她很犯愁。杨女士介绍,孩子就读于通州区某中学。高中三年时间里,学校基本没有给孩子们上过生涯规划类的课程,孩子对于想报考什么专业也比较迷茫,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学校就是在考前给我们进行了一次志愿填报的辅导讲座,但这个辅导讲座多从志愿填报技术层面给予指导,对于具体的专业和学校选择并没有给出有效建议。”杨女士说。

西城考生家长蒋先生也向北青报记者透露,高考前,孩子所在的高中曾举行过高考志愿填报辅导类的讲座,但也是多从技术层面介绍,“讲的都是可以填报的志愿数量、每个志愿应该拉开多大的志愿梯度、要选择服从分配等,至于孩子适合哪些专业等个性化问题均未涉及。”

蒋先生提到,孩子就读的中学,在每学期的家长会上会拿出半小时或一小时,请校外机构对家长和学生进行免费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包括哪些孩子适合什么学校、高考报名的填报志愿情况,也为孩子做过性格测试,选出学生喜欢和适合的职业方向。“三年里一共就进行过五六次,这为高二选科提供了一些帮助,但对于高考志愿填报帮助不大。”蒋先生提到,高考结束后,此前免费服务的校外机构把对志愿填报感兴趣的家长拉到一个咨询群中,提供有偿咨询。“要感兴趣的话,就可以找机构咨询,但是这就需要收费了。”蒋先生表示,自己家孩子的志愿填报并没有依赖机构,最终还是咨询了周边从事相关工作的亲朋好友进行填报。

前述高校招生老师也表示,目前大多数中学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多是联系优质高校对学生进行政策宣讲,但这类讲座能够提供的信息相对表面。她认为,如果能够把职业生涯规划课前置到整个高中阶段,请高校学科专家进行深入的具体专业介绍,效果可能会更好,学生也能够借此了解到这个学科的最新形势。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